9月5日, 金陵石化質檢中心成品分析站副站長周國效一早來到實驗室,調試花費50多萬元新購的一臺色譜分析儀。
近年來,該公司注重提升質量控制的科技含量,購置了最先進的檢測儀器,增添了信息化監(jiān)控設施,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對油品生產的全過程實施全覆蓋監(jiān)控,保持了出廠產品質量連續(xù)18年100%合格。
306臺實驗室檢測儀器,“最”先進
9月4日,該公司質檢中心成品分析站的分析人員鮑曄開始檢測出口北美的航空煤油冰點,在她身旁的試驗臺上,一溜檢測儀器排列整齊,新型檢測儀器動輒價值上百萬元,顯示著該公司質量把控的強大硬實力。
該公司每年投入300萬資金,購置、更新檢測儀器,儀器自動化率逐年提升,已經超過90%。如今,除了銀片腐蝕、銅片腐蝕等必須目測判斷的項目,其它項目都已實現(xiàn)了檢測自動化。原先的瀝青針入度、航空煤油煙點等項目依靠目測判斷,誤差很大,用自動儀器檢測后,實現(xiàn)了“零誤差”,而原先檢測時間長達3個小時的航空煤油冰點項目,自動儀器僅需3分鐘就能完成檢測,方便快捷,準確無誤。
“我們的檢測儀器幾乎都是當今國際上最先進的設備,硬件完全符合一流實驗室的標準。”鮑曄自豪地說,“經我們檢測合格的出廠產品,肯定沒有質量問題。”
157臺自動設備,“最”可靠
9月6日上午8時許,該公司成品分析站技術員施美玉換好工作服,就照例走進成品分析室,來到她分管的自動開口閃點儀前,檢查儀器的運行情況,并用標準樣品校驗檢準確度。
過去一些質量指標主要由人工判斷,但是每個人的分析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容易產生偶然誤差,而即便1%差錯也可能導致不可估量的質量事故,F(xiàn)在,該公司購置了不少自動儀器,檢測精準而且穩(wěn)定,理論上幾乎不會產生誤差。
該公司質檢中心僅僅一個成品分析站,就有自動儀器157臺。為了加強管理,充分發(fā)揮效能,該站實施了責任分包制,把這些精密儀器的管理分組承包。8名技術人員分成4個組,2人一組分成“AB角”。實踐中,這些技術人員個人能力較強,他們不僅按照相關管理制度日常管理5到53臺儀器,還要負責至少5臺、多達20臺儀器的維護、保養(yǎng)。還有,自動儀器必須定期校驗,才能確保檢測數(shù)據(jù)不失真。這種“承包制”“AB角”的管理方法,確保了高級儀器維護責任的落實,而且不會因負責人員出差、休假等原因導致無法正常使用。
“近些年來,質量糾紛很少發(fā)生,即便有,最后也是判定我們公司的結果準確無誤。”施美玉高興地說,“我們對自己的報出的檢測數(shù)據(jù)有信心,正如我們的口號‘每一個數(shù)據(jù)都是承諾’。”
32臺移動監(jiān)控,“最”有效
9月5日傍晚,質檢中心質量檢查員李詠外出采樣,他不僅佩戴安全帽和硫化氫報警儀,還帶上了移動監(jiān)控設備。這個類似執(zhí)法記錄儀的東西是該公司采樣分析過程的“伴侶”,她補上了質量全過程控制的死角。
該公司分析檢測都必須在有效監(jiān)控之下,質檢中心的實驗大樓外和實驗室內全部安裝了監(jiān)控設備,外出采樣也要配置監(jiān)控設備。為此,該公司配置了分析用移動監(jiān)控設備32臺。這樣做的目的不是“關心”職工上班的狀況,而是緊盯分析檢測的行為和動作是不是規(guī)范,為質量問題追溯留下依據(jù)。
技術人員每天查看視頻,一旦發(fā)現(xiàn)分析人員在采樣和分析中的操作不規(guī)范,就會及時找到崗位人員,查清原因,并督促相關人員整改。崗位人員遇到操作規(guī)程方面的問題,除了詢問技術人員,還可以采用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隨時獲取相關技術資料。
該公司是石化系統(tǒng)首個將二維碼用于分析管理的企業(yè)。二維碼首先用于職工的培訓學習。技術人員定期將新方法的內容、新產品的資料和新設備的操作方法等上傳到網上,以備分析人員隨時查閱學習。不僅如此,每個分析樣品都貼上了二維碼標識,一掃描,所有分析數(shù)據(jù)一目了然,給質量管理人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近五年,我們質檢中心每年參加集團公司組織的檢測能力驗證,均取得‘全項滿意’的佳績。”該公司質檢中心技術總監(jiān)蔣才林深沉地說,“新科技給分析檢測送來了諸多先進手段。”
(竇豆 謝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網及時刪除。
|